2008/09/30

Google十週年慶--展望未來十年之玖、「消滅下一個天花」

google十週年慶02
玖、消滅下一個天花(Wiping out the next smallpox)


全世界不同種族、文化與信仰的人類將會聯合起來撲滅天花。最後一個確定發生天花病例的國家,分別為Variola major的孟加拉(西元1978年)與Variola minor的索馬利亞(西元1977年),其代表者一連串苦難的結束。而天花造成死亡的最早案例要追溯到聖經中所提到的一場瘟疫。在這場瘟疫中,埃及法老王 Pharoah Ramses就是死於天花。(關於天花的說明,請參照「延伸閱讀01」)從而,我們必須持續面對數不盡的流行性疾病--黑死病、霍亂、禽流感、SARS、HIV或AIDS,與新生的寄生蟲病(zoonotic diseases),疾病時常因為人口與氣候的改變,而由動物傳染到人類的身上。我們無法確定下一個天花將在何處發生,但是我們可以確定,將會有超越個人或組織的力量擊敗它。

今日有某些真正的英雄,從事於撲滅上開清單中二項以上具有高傳染性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已經擔負起領導對抗高傳染性小兒麻痺症的責任。相同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數十個非政府組織(NGOs)、數百萬的國家與地區性衛生工作者、國際扶輪社(Rotary International)的成員與媽媽志工或毛拉(mullahs,伊斯蘭教的男性神職人員)志工已經開始行動,包括小兒麻痺症在內,以致於每年有數百名兒童行動不便,而非數千人。但是,除非我們在最後一個國家消滅最後一個病例,否則我們將不會思考結案。在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的主導與努力下,有良好的成效。幾內亞蟲(Guinea worm,有稱為麥地那龍線蟲,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延伸閱讀02」)的病例上從數百萬人減少至數萬人。如同它動用150,000名衛生工作者--未被歌頌的世界英雄--在印度提供以一兆個到府服務,以搜尋潛藏的天花病例。為了追蹤、消滅下一個流行性疾病,它將會在全球範圍(global scale )內共同合作。

諾貝爾獎中並沒有任何關於「預防流行性疾病」的獎項,而關於此一工作領域中,最困難的部分是試圖去設想一些不可思議的瘟疫。誰會成為下一個SARS,成為下一個病毒,成為H5N1禽流感?流行病學家嘗試更深入、正確的思考排列、組合可能對我們生命產生威脅的病毒。危機可能發生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間,微生物具備摧毀地球的能力,而這樣的危機來自於動物飼主與他人間的交叉傳染(例如:SARS、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與HIV或AIDS)。我們需要新的方式在數以千計的人們被感染或是傳染病的疫情脫離掌控之前,即早發現這些新的威脅。

Google參與未來潛在傳染性疾病的初期預測與預防,是與相關伙伴使用數位、基因學與IT科技以辨識出現新威脅的「熱點」(hot spots),並在該威脅造成全球危機之前,提供早期預警。當你在對抗全國流行性疾病時,早期發現與早期回應,將可使得遭受感染的人數從數百萬人降低為數十人。在二十年後對全世界大聲的說,我們參與預防下一種天花的全球性行動並提供協助,這是一份多好的生日禮物呢!



延伸閱讀01: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譯者按:在「Smallpox Disease Overview」一文中,對於天花的說明中指出,天花病毒在臨床上又分為Variola major與Variola minor二型。Variola major是嚴重,也是較常見的類型。在病狀上常伴隨大範圍的出疹與高燒。而其又分為四種亞型:ordinary (屬常見類型,約佔天花病例中的九成或更高比例); modified (輕微,發生在施打牛痘疫苗者的病患);flat與 hemorrhagic (均屬罕見且非常嚴重)。歷史上,Variola major的致死率為30﹪,而flat與 hemorrhagic通常會導致致命。Variola minor通常較少出現在天花患者,嚴重性較低,而在歷史上,其致死率為1﹪或更低。
延伸閱讀02:甘蔗竹夢田 麥地那龍線蟲 Guinea Worm 讓我覺得恐懼的蟲 (2008.09.26)譯者按:麥地那龍線蟲會透過不潔的飲用水而寄生於宿主身上,導致麥地那龍線蟲病,其學名為Dracunculus medinenses。

2008/09/29

Google十週年慶--展望未來十年

google十週年慶

Google十週年慶的網頁中,我最感興趣不是Google過去十年的歷史,而是他們如何看待下一個十年,甚至是二十年Google對於世界的看法與其所希望扮演的角色。而在「回首來時路」中,詳述Google 員工正在思考未來十年內可能會發生哪些技術革新,以及這些變革可能對世界造成的影響。本文覺得相當有意義,但是卻找不到相關正體中文說明,所以大膽決定自行翻譯,以為將來佐證之用。由於此一專題的文章內容頗豐,因此本文擬將各篇獨立,逐一翻譯。(不過,能不能全部翻完,我不能保證,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全部翻完)




囿於本人的英文程度與專業背景,因此相關內容可能誤植,所以請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者,直接參照英文原文,並可在「張貼意見」中提供相關意見予本人作為修繕與更正之基礎。

在Google成立後的十年內,網際網路對於世上所有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衝擊。它改變政治、娛樂、文化、商業、健康照護、環境,以及其他你所能想到的其他主題。讓我們思考下一個十年將會發生何事?這一項驚人的科技將如何發展?我們將如何適應這一項科技?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如何運用它?我們詢問十位頂尖的專家上開問題,並在Google十週年慶的生日月份(9月),公布專家們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如同電腦科學家Alan Kay提到他最著名的評論,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invent)它,因此我們以此自勉,每日都盡己所能的朝專家之言努力。~ Karen Wickre and Alan Eagle, series editors




壹、 搜尋引擎的未來(The future of search)
貳、完善的廣告(Ad perfect)
參、社交網站:關心身邊瑣事(The social web: All about the small stuff)
肆、手機的未來(The future of mobile)
伍、線上影音的未來(The future of online video)
陸、人工智慧的可能性(The intelligent cloud)
柒、資料的民主化(The democratization of data)
捌、打造一個乾淨、綠色的未來(Building a future that's clean and green)
玖、消滅下一個天花(Wiping out the next smallpox)
拾、下一代的網際網路(The next Internet)

 

後記:昨天我在google黑板報發現完整的簡體中文版翻譯,翻譯的內容而言,雖然不是完全依照原文翻譯,省略部分內容,在語意上面,也較偏向大陸用語,但是整體而言,仍具有中上水準。看來這個計畫應該得面臨終結的命運。

2008/09/25

屏風表演班「京劇啟示錄」

屏風表演班京劇啟示錄

最後是屏風「京劇啟示錄」。它讓我對悲劇有另一層的認識。從時間的長度上來說,它算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劇,讓人從頭笑到尾。也因為如此,它讓我知道,悲劇,不需要從頭悲到尾,也不需要刻意的鋪呈。而只需要一個點,一個勾動你內心產生悲劇化學變化的點,只要那個點被觸及到了,就會發生共鳴。即便你不瞭解使自己悲傷的原因亦然。有時候一個點的影響力,遠大於露骨、刻意的情感表白。 那是一種領悟的感覺,或許可以用「甜蜜點」(sweet point)來形容。

而這部舞台劇,講述的內容是「京劇」。算是李國修較為擅長的「劇中劇」表演模式。而透過舞台劇的內容來瞭解京劇,卻是一件特殊的事情。相較於歌仔戲而言,京劇事實上是過去上層權貴階級的高級娛樂。即便是為了迎合上層階級的需求而應運產生的娛樂類型,仍然無法抗拒娛樂走向精緻、經典之後必然的命運,就是小眾與市場流失的窘境。

誠如洪醒夫於「散戲」一文中金發伯所言,「我看我們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大家這樣懶散隨便,怎麼能夠把戲演好?今晚這一場,大家拿出精神,認真做,不管有沒有人看,我們要演一場最精采的!……我選的戲目是『精忠岳飛』,演『十二道金牌』,『玉山』的招牌戲!妳一定記得以前我們演這齣戲時,台下人擠人的好光景……我們一定要好好做,做完這一場,我想,『玉山』是應該解散了,大家去找一點『正經的』事情做,好好過日子,從此以後,誰都不要再提歌仔戲了……。」

而「京劇啟示錄」當中的梁老闆,也有著相同的感慨。面對外部的戰亂與戲班內部的人事輒傾,票房收入不如預期,營收的數字入不敷出。這樣的場景,其實也預言著京劇的黃昏。而它所面臨的困境與傳統的戲曲一般,在早期缺乏娛樂的年代,京劇無疑地滿足大部分人對於娛樂的需求。但在電視、電影...等等新興娛樂方式的出現,京劇與傳統戲曲的式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讓傳統的戲劇走出一條新路,李國修在戲中透過朱陸豪老師所飾演的角色口中,講出「樣版戲」這樣看法,但這樣的路真走的通嗎,事實上我有些懷疑。相較之下,吳興國復興京劇所採取的路線,則讓我對京劇的未來,看到一個可能。

或許,「傳統戲曲如何重新走到舞台的中間,重新綻放出它炙熱的光芒與傳奇」這樣的問題,不會有解答。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眾人的努力與嘗試,為老戲找到新生命,為新戲找到舊票友,也為娛樂文化帶來新的未來。

最近,看到屏風的新戲要「六義幫」上映了。雖然,我沒有買票,但是還是希望對舞台劇有興趣的人,可以買票進場,看看這一群伶人, 因為他們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思想的先驅。



相關閱讀:島北城東 屏風表演班 李國修的「莎」姆雷特
相關連結:屏風表演班官方網站

2008/09/18

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正體中文版釋出 ( 版本編號:14.0.5025.904 )

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正體中文版釋出 ( 版本編號:14.0.5025.904 )
 
 
今天在Writer Zone Windows Live Writer team blog,也就是Windows Live Writer 的官方網站看到一則訊息,「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Now Available for Download」(Windows Live Writer 搶鮮版:現在開放下載),版本編號為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14.0.5025.904)。在完成下在之後,才發覺Windows Live Messenger也一併被更新為搶鮮版。由於本文僅針對Windows Live Writer Beta版進行說明。因此,關於Windows Live Messenger Beta版的解說,請參考「延伸閱讀03」與「延伸閱讀05」的說明。




依據官方網頁的說明,此一版本相較於上一版本有以下的不同之處:

一、強化圖片與影像的發佈功能

(一)可以嵌入來自SoapboxYouTube的影片

在點選「插入」→「視訊」→「從視訊服務」之後,可以發現相較於前一版而言,此一版本將SoapboxYouTube的網路影片相嵌功能,特別獨立,並與SoapboxYouTube的帳號進行整合。讓Windows Live Writer 的使用者可以將其SoapboxYouTube帳號中所訂閱的影片,迅速加入Windows Live Writer 當中。

(二)上傳影片至SoapboxYouTube

在點選「插入」→「視訊」→「從檔案」之後,讓使用者可以在使用Windows Live Writer的過程中,同時登入SoapboxYouTube帳號,將電腦硬碟中的影片,上傳至SoapboxYouTube中。

(三)圖片剪裁與傾斜角度

在點選圖片之後,右側的會出現圖片編輯欄位,選擇「進階」,在「動作」選項當中,可以發現「剪裁」與「傾斜」的圖片編輯選項。

(四)新增圖片邊框樣式,例如:倒影與圓角邊框。

在點選圖片之後,右側的會出現圖片編輯欄位,選擇「圖片」→「框線」。將「框線」旁的下拉式選單向下展開,會發現此一版本新增「實心,1像素」與「實心,3像素」二種新的框線樣式。

(五)支援LightBox與其他圖片預覽特殊效果 ,例如: Slimbox、Smoothbox和其他類型的網路圖像特效。

(六)支援圖片置中顯示
在點選圖片之後,右側的會出現圖片編輯欄位,選擇「圖片」→「版面配置」→「文繞圖」。將「文繞圖」旁的下拉式選單向下展開,會發現此一版本新增圖片「置中」,此一文繞圖格式。


二、強化部落格文章的編輯功能

(一)提供多種語系的拼字檢查功能,包括:荷蘭文、英文、芬蘭文、法文、德文、北印度方言、義大利文、韓文、葡萄牙文(巴西)、葡萄牙文、塞爾維亞--席瑞爾文、塞爾維亞--拉丁文、西班牙文與瑞典語。

(二)自動連結功能

(三)智慧型引用功能 / 印刷體字型
在字型部分,上一個版本的中文字型只有新細明體與標楷體可供選擇,而在新版的Windows Live Writer中,只要是MS-Office Word可以使用的中文字型,在 Windows Live  Writer 均可使用。讓每個使用者可以「字由字在」的選擇所需字型,而不必再使用HTML語法,於部落格後台進行字型修改工程。

 

至於「智慧型引用功能」(Smart quotes,這是本文推測下所為之翻譯,如有誤解,請於「張貼意見」中告知),目前本文並不清楚其內容與相關細節,因此無法針對此部分進行評論,因此希望對這個部分有所了解的使用者,能夠幫忙說明。

(四)字數統計

在點選「工具」→「字數統計」後,可以發現,此一版本的字數統計功能,相較於前一版本而言,開始有模仿MS-Office Word的傾向。

 

三、使用經驗的改進

(一)新的工具列提供使用上的便利性,例如:字型格式的設定--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直覺的轉換字型。
在工具列新增「字型」,便利使用者可以隨時變更所需的字型,而不必再仰賴「格式」→「字型」此一繁複設定。

(二)改進「設定類別」選項:增加文章的類別搜尋(search)與條件過濾(type-down filtering)。

(三)新外觀與感受


四、傳送有關FaceBook的意見

Windows Live Writer研發團隊迫不及待想要聆聽使用者關於FaceBook的想法與看法:

(一)請在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Forum中,提出你對於Windows Live Writer Beta搶鮮版與Facebook的意見

(二)請在Windows Live Writer Developer Forums中,提出你對於軟體開發套件(S.D.K.)與Facebook的意見。

 

五、更多詳情

請瀏覽 Windows Live home pagethe Windows Live blog網站,將可以知悉程式設計師Chris Jones 關於如何設計Windows Live程式building Windows Live)的詳盡說明。
 

六、使用心得

整體的感覺上, Windows Live Writer 似乎有朝MS-Office Word化的傾向。對於習慣使用MS-Office系統的使用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使人聯想到,日後此一程式與MS-Office系統進行整合的可能性。

此一版本強化圖片編輯與影像運用,並與SoapboxYouTube進行整合,符合使用者對於影音功能與圖片編輯的需求,應屬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改進。同時,亦可由此得知,微軟對於網路部落格的重視與爭奪離線編輯市場的企圖心。

站在使用者的立場而言,只要能夠有好用的軟體,就是一件好事。不過,不能被壟斷,因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使用者才能成為最大的受益人。




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搶鮮版 與Windows Live Messenger Beta 搶鮮版的下載網頁:http://download.live.com/writer (2008.09.18)





延伸閱讀01:Writer Zone Windows Live Writer team blog Windows Live Writer Beta: Now Available for Download (2008.09.18) 編者按:此部落格為Windows Live Writer研發團隊的官方部落格(英文)

延伸閱讀02:Nice Type Windows Live Writer 科技預覽版細節2008.09.18

延伸閱讀03:重灌狂人[官方下載] MSN 9.0 繁體中文版、簡體版(Windows Live Messenger 2009(2008.09.18)

延伸閱讀04:軟體玩家 Windows Live Writer最新版試用心得(2008.09.18) 編者按:此篇試用心得主要是針對英文版的說明,與本文所試用的Windows Live Writer Beta搶鮮版仍有出入,請閱讀者留意。

延伸閱讀05:Windows Live 前哨站 登登登!敲開社交網絡新大門 Windows Live Messenger 9.0 搶鮮版全球同步登場 (2008.09.19)

2008/09/15

Randy Pausch最後的演講---全力實現你的兒時夢(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Randy Pausch在Carnegie Mellon 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

影片來源:YouTube
影片翻譯者:朱學恆

 

***本文有提到書籍內容***

最後的演講

作者:蘭迪.鮑許、 傑弗利.札斯洛
原文作者:Randy Pausch、 Jeffrey Zaslow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25日
ISBN:9789861751160




針對這本書《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最初我是從朱學恆先生的部落格「朱學恆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中得知。透過朱學恒先生的介紹*,讓我對於這本書產生高度的興趣,經常在書店中留意正體中文版的出現。一直到上個月中旬,才在松江路上的何嘉仁書局旗艦店發現它的蹤跡。


Randy Pausch's family
這一本書,應該可以算是蘭迪教授的最後一著作。在完成這本書之後不久,作者就告別了這個世界。(作者已於2008年06月25日辭世)感覺上有點類似「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惟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書是從一場演講擴充而成。
 
雖然,作者罹患胰臟癌,依據醫生的診斷結果,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不過,這本書當中,卻從頭到尾沒有癌末病患悲觀的泣訴。相反地,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生命的熱情,與子女的關愛和重視。

作者在卡內基(Carnegie Mellon )大學所發表的最後一場演說,它的主題就是「全力實現你的兒時夢」(“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蘭迪.鮑許教授的兒時夢想,包括:在NASA體驗「嘔吐慧星」計畫、打進國家美式足球聯盟、成為百科全書作者、遇到星艦企業號的柯克艦長、成為迪士尼的夢想師(Imagineer)...。在他人生的經歷中,他一一的實現這些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以及他最引以自豪的愛麗斯數位媒體教學系統


對於這些夢想的實現,他並非只是消極的等待,而是積極的創造機會,甚至是主動的表達意願、把握任何一個可以實現兒時夢想的可能性。因此,兒時夢想的實現,絕非僅只是單純的水到渠成,而是類似《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一書中所提到的概念。幸運的降臨,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而蘭迪.鮑許教授所秉持的理念,就是“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磚牆的存在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讓我們證明自己有多想要越過這道磚牆,取得磚牆背後之物。因此,請記住: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原因。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止我們,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道牆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阻止部分不夠堅定的人,它們是為了阻擋那些欠缺足夠熱忱的人而存在。易言之,阻止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面前。這面磚牆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篇,則是提示一些待人接物的訣竅與成功的法則。因為其中的關鍵不在於如何實現夢想,而在於如何引領你的人生(lead your life*)。如果你能正確地引領自己的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自會實現。李開復先生認為,用自己的夢想來引領自己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自己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自己的一生。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緣會給你一切你所應得的報償。也就是要用夢想來影響人生,而人生不是以實現夢想為目的。實現夢想固然重要,而夢想對於人生的影響,則事關你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人生圓滿了,夢想自然會實現。因為,“Be prepared:‘luck’ is where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y.”隨時做好準備,因為幸運只是萬全的準備遇上機會而已

 




*註1:“really”雖然字面上的意思被翻成真的、真實地、確實地,李開復先生就把他翻成「真正地」。但是,讀完全書之後,我覺的我手邊的正體中文版譯為「全力地」雖然不合乎字面意義,但是卻更貼近作者所要傳達的內涵。因此,選擇此種翻譯方式。編者按:我手邊的書籍版本為,Randy Pausch 著 / 陳信宏 譯,最後的演講,方智出版社,2008年07月初版。另外,關於李開復先生的部落格請參照「延伸閱讀5」。

*註2:關於朱學恒先生對於「最後的演講」所做的介紹與解說,請參閱「延伸閱讀1」與「延伸閱讀2」。朱大這兩篇部落格內容,寫的相當不錯,內容翔實,情感豐富。我想中文世界當中,很難有人能夠在這個題目上出其右,值得一讀再讀。不過,以朱大的知名度而言,應該不需要我在這裡多費唇舌。本篇應該算是拾朱大的牙慧之作。

*註3:“badly”very much; to a great extent or degree: a house badly in need of repair; to want something badly. 編著譯:badly這個字可以指「程度很高」的意思。例如:這棟房屋「急需」修復;「亟需」某物。資料來源:dictionary.com(2008.08.31)

*註4:“Lead your life”的翻譯,我手邊的正體中文版譯為: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樣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自會實現。而李開復先生則譯為「引領人生」,並指出*“Lead your life”與“live your life”二者之不同,本文採之。因此,在翻譯上選擇李氏的看法,譯為「引領人生」。我手邊的書籍版本為,方智出版社,2008年07月初版,頁245。另外,關於李開復先生的部落格請參照「延伸閱讀5」。



延伸閱讀1: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畢業典禮...... (2008.07.11)

延伸閱讀2: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Randy Pausch教授,再見!(2008.07.27)

延伸閱讀3:OPC Blog 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堂課 -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2008.08.31)

延伸閱讀4:腦袋裡是花園 Randy Pausch教授:人生的最後一堂課(2008.09.01)編著按:在這篇文章中,提供完整的正體中文版演說講稿,雖然不可能做到我手邊的書籍的詳盡程度,但是已經算是內容完整的翻譯稿。

延伸閱讀5:與李開復對話 引領你的一生(2008.09.01)編者按:這是李開復先生對於他的同窗---蘭迪教授所發表的最後演講的感想。

延伸閱讀6:維基百科--Randy Pausch條目(英文版)(2008.09.16)

延伸閱讀7:Randy Pausch's Web Site(英文版)2008.09.16)編者按:這是架設在卡內基大學內蘭迪教授的官方網頁。


2008/09/12

台北公館行記與自來水博物館

台北公館自然是以台大校園為腹地,為了服務廣大的台大學生與鄰近台科大學生所興起的商業活動中心。附近的汀州路與羅斯福路間的巷弄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事物。

其中,美食無疑地是其中的一大賣點。以東南亞戲院向水源市場延伸,直到星巴克。這一段路上,有著許多值得排隊的美食。可惜,我的食量不大,只能一次吃個2~3攤。而同行的友人個個節食、健康為由,紛紛閃躲。因此,能夠品嚐者,也只不過是其中的十之一二而已。

雖然汀州路上麻辣鍋店林立,但是我只吃過一家「飛天麻辣」,味道尚可。不過,「藍家割包」與「青蛙撞奶」卻值得推薦。


藍家割包

公館行記與自來水博物館--藍家割包03
地址: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3號(公館台灣大學口)
電話︰(02) 2368-2060
營業時間︰11:00~
24:00


藍家割包,雖然兼賣四神湯、肉粽一類的台式小吃,但是讓大家願意甘心排隊等候者,卻是以白饅頭皮為外包,內夾酸菜、花生粉、香菜與豬肉為餡的割包。簡簡單單的一份割包,要價N.T.45,這項餐牌上的單一主力餐點,卻可以細分為五種口味,分別是肥肉、綜合、綜合偏肥、綜合偏瘦與瘦肉。現時大家都亟力講究養生飲食,而盡量避免食用肥肉。但是,沒有肥肉的割包,總是讓人悵然若失,覺得失去了什麼,欠缺那一種細緻中有潤滑的豐腴滋味。因此,這時候得放下心中的對於健康的定見,品嚐一下瘦中帶肥,硬中帶軟的美味。

因此,我一直覺得吃割包,肥瘦適中,方屬穠纖合度。如果只是單純的瘦肉,必然讓割包失色不少,而單以肥肉為餡,則又失之過膩。半肥半瘦、瘦中帶肥的梅花肉,或是肥中帶瘦的五花肉,才是割包餡料的上選。爽口甜潤的風味,才是我心中的夢幻割包。


青蛙撞奶

公館行記與自來水博物館--青蛙撞奶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16弄口(台大羅斯福路對面年青人眼鏡進去)

青蛙撞奶其實就是「珍珠奶茶的改良版」。鮮奶、茶水與珍珠的完美結合。它與坊間常見的珍珠奶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珍珠是經過黑糖熬煮,配上將軍鮮奶,甜度足以溺斃任何的生物。黑糖香伴隨著粉圓的咀嚼過程中,在口齒之間散發開來、越覺香甜,搭配香醇的鮮奶,難怪有人用會「很幸福的口感」來形容青蛙撞奶。



自來水博物館

公館行記與自來水博物館14

吃飽喝足之後,信步來到「自來水博物館」。這裡除了是三級古蹟之外,也是著名的外拍景點,尤其是婚紗照,很多新人都選擇在這裡拍攝。

從公館、水源路、水源市場與瑠公圳等地名來看,這一區應該是一個水源豐沛的地方。公館乃農業時代的收租處所,表示此地曾有大規模的囤墾組織存在。瑠公圳則是由郭錫瑠所興建的農用灌溉溝渠。水源路、水源市場,更是直接指明此地是水源地。從地理位置來看,此處近新店溪,位於淡水河的上游位置,翡翠水庫就位於北勢溪,而北勢溪則是新店溪的重要支流。因此,此地確實是台北市的水資源息息相關。

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台北市永福橋旁,公館的思源路上,是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博物館。

西元1885年(民國前27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端。

日治時期,在臺灣總督府民政廳長官後藤新平的主政下,於西元1896年(民國前16年)8月,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而於西元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麓的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12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國民政府時期,於西元1951年(民國40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同年4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2月底順利完成。西元1974年(民國63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3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西元1977年(民國66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西元1908創建迄今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於1993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9月27日第一次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二周供民眾參觀。

看過園區內對於台北城市供水系統的介紹,這才發現,台北市公共供水系統從井水到自來水的篳路藍縷過程,事實上就是台北城走向台北市的現代都市化歷程。而「自來水」,水真的如其字面上所言,是自己來的嗎?在打開水龍頭的那一剎那,我們似乎真的以為水是不請自來,而忘記飲水思源的道理與水資源的可貴。這才是我們該深思的事情。

在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內,有一段登山步道,可經反沖洗砂水池抵達觀音山蓄水池。步道鋪敷完善,雖然登山口告示牌上警告山中內有蛇類活動。但是,卻無法阻擋遊人一窺究竟的好奇心。一行人在看完觀音山蓄水池繼續前行,發現一條岔路。右手邊的步道已被綠色膠網封閉,左手邊的路則尚可通行。此時,美國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的著名英詩「無人走過的路」(The Road Not Taken),在眾人腦中隆隆作響。顯然,眼前兩條蜿蜒小徑中,被封閉的步道是乏人問津的路。因此,我們一如詩人佛羅斯特所言,選擇那條封閉的步道。冀希能夠展開截然不同的人生。(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最後,我們在靠近水源快速道路旁的公館停車場到達步道的終點。(不過,依據我搜集的資料,似乎在寶藏巖附近另有一個登山口,這一次我沒有發現。期待下一次能夠找到這一條人煙稀少的登山步道。--- *延伸閱讀06)





藍家割包的圖片來源:dolphin4494的網路日誌八大資訊平台
青蛙撞奶的圖片來源: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Julia & BenBen
延伸閱讀01:TAIWAN FUN MAGAZINE (2008.09.10)
延伸閱讀02:聯合新聞網(2008.09.09)
延伸閱讀03:CTIN台灣旅遊導覽(2008.09.09)
延伸閱讀04:台北來水事業處---自來水園區(2008.09.09)
延伸閱讀05:WORDS 無人走過的路—The Road Not Taken(2008.09.14)
延伸閱讀06:公館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及觀音山步道(虎空山)(2008.09.14)

2008/09/03

連勝文終於當上台北悠遊卡公司的董事長

連勝文終於成為台北悠遊卡公司的董座
連勝文 可望獲推悠遊卡公司老董」這是昨天媒體的標題。


連勝文先生擔任悠遊卡公司的董事長,如果從這間公司的股東成員來看,官股比例佔有絕大部分的優勢,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他父親的政治背景。即便他的經營能力再好,條件再優秀,有遠大的理想抱負與擘畫藍圖,單單一句連戰之子,就足以抵銷一切努力、摧毀一切成就。試想:為什麼相同年紀,同樣是留學海外,同樣是投資銀行家...,學經歷背景相似的人才如此多,為什麼偏偏要挑連戰的公子呢?難道國民黨的郝市府沒有任何可以與之相匹敵的經營長才嗎?一定得用眾人眼中的太子幫。如此,台北市政府的施政能力堪憂。而更重要的事,舊的國民黨重新復辟,權貴公子操縱國家資源的陰影重新籠罩台灣這塊土地,那個完全無視乎老百姓觀感的政黨幽靈重現。


連勝文先生之所以被眾人圍剿,其實是名門之後的悲哀,因為他必須背負著家族的包袱,走過自己的人生。但是,既然享受政治世家的光環,也就得面對這樣的宿命。既然身為名人之後、出身政治世家,被眾人拿著放大鏡檢驗是必然的事。而這是連勝文先生的權利,也是他的義務。


如果連勝文先生真的如媒體所聲稱的如此有能力,唯一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的方法,就是考慮自行創業,或是憑著自己的實力,走出屬於自己的天空。而成果的蔣友柏先生,無疑地是一個借鏡。同樣是擁有顯赫的家勢,同樣是眾人注目的焦點,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認為蔣友柏先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的位置。在連勝文先生極力為自己辯駁的同時,我想這是值得連勝文先生深思是,真的問題的關鍵不是在自己嗎?身為公眾人物,不單單是思考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得思考他人的觀感與姓氏背後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