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公館自然是以台大校園為腹地,為了服務廣大的台大學生與鄰近台科大學生所興起的商業活動中心。附近的汀州路與羅斯福路間的巷弄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事物。
其中,美食無疑地是其中的一大賣點。以東南亞戲院向水源市場延伸,直到星巴克。這一段路上,有著許多值得排隊的美食。可惜,我的食量不大,只能一次吃個2~3攤。而同行的友人個個節食、健康為由,紛紛閃躲。因此,能夠品嚐者,也只不過是其中的十之一二而已。
其中,美食無疑地是其中的一大賣點。以東南亞戲院向水源市場延伸,直到星巴克。這一段路上,有著許多值得排隊的美食。可惜,我的食量不大,只能一次吃個2~3攤。而同行的友人個個節食、健康為由,紛紛閃躲。因此,能夠品嚐者,也只不過是其中的十之一二而已。
雖然汀州路上麻辣鍋店林立,但是我只吃過一家「飛天麻辣」,味道尚可。不過,「藍家割包」與「青蛙撞奶」卻值得推薦。
藍家割包

地址: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3號(公館台灣大學口)
電話︰(02) 2368-2060
營業時間︰11:00~
24:00
藍家割包,雖然兼賣四神湯、肉粽一類的台式小吃,但是讓大家願意甘心排隊等候者,卻是以白饅頭皮為外包,內夾酸菜、花生粉、香菜與豬肉為餡的割包。簡簡單單的一份割包,要價N.T.45,這項餐牌上的單一主力餐點,卻可以細分為五種口味,分別是肥肉、綜合、綜合偏肥、綜合偏瘦與瘦肉。現時大家都亟力講究養生飲食,而盡量避免食用肥肉。但是,沒有肥肉的割包,總是讓人悵然若失,覺得失去了什麼,欠缺那一種細緻中有潤滑的豐腴滋味。因此,這時候得放下心中的對於健康的定見,品嚐一下瘦中帶肥,硬中帶軟的美味。
因此,我一直覺得吃割包,肥瘦適中,方屬穠纖合度。如果只是單純的瘦肉,必然讓割包失色不少,而單以肥肉為餡,則又失之過膩。半肥半瘦、瘦中帶肥的梅花肉,或是肥中帶瘦的五花肉,才是割包餡料的上選。爽口甜潤的風味,才是我心中的夢幻割包。
因此,我一直覺得吃割包,肥瘦適中,方屬穠纖合度。如果只是單純的瘦肉,必然讓割包失色不少,而單以肥肉為餡,則又失之過膩。半肥半瘦、瘦中帶肥的梅花肉,或是肥中帶瘦的五花肉,才是割包餡料的上選。爽口甜潤的風味,才是我心中的夢幻割包。
青蛙撞奶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16弄口(台大羅斯福路對面年青人眼鏡進去)
青蛙撞奶其實就是「珍珠奶茶的改良版」。鮮奶、茶水與珍珠的完美結合。它與坊間常見的珍珠奶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珍珠是經過黑糖熬煮,配上將軍鮮奶,甜度足以溺斃任何的生物。黑糖香伴隨著粉圓的咀嚼過程中,在口齒之間散發開來、越覺香甜,搭配香醇的鮮奶,難怪有人用會「很幸福的口感」來形容青蛙撞奶。
自來水博物館

吃飽喝足之後,信步來到「自來水博物館」。這裡除了是三級古蹟之外,也是著名的外拍景點,尤其是婚紗照,很多新人都選擇在這裡拍攝。
從公館、水源路、水源市場與瑠公圳等地名來看,這一區應該是一個水源豐沛的地方。公館乃農業時代的收租處所,表示此地曾有大規模的囤墾組織存在。瑠公圳則是由郭錫瑠所興建的農用灌溉溝渠。水源路、水源市場,更是直接指明此地是水源地。從地理位置來看,此處近新店溪,位於淡水河的上游位置,翡翠水庫就位於北勢溪,而北勢溪則是新店溪的重要支流。因此,此地確實是台北市的水資源息息相關。
從公館、水源路、水源市場與瑠公圳等地名來看,這一區應該是一個水源豐沛的地方。公館乃農業時代的收租處所,表示此地曾有大規模的囤墾組織存在。瑠公圳則是由郭錫瑠所興建的農用灌溉溝渠。水源路、水源市場,更是直接指明此地是水源地。從地理位置來看,此處近新店溪,位於淡水河的上游位置,翡翠水庫就位於北勢溪,而北勢溪則是新店溪的重要支流。因此,此地確實是台北市的水資源息息相關。
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台北市永福橋旁,公館的思源路上,是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博物館。
西元1885年(民國前27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端。
日治時期,在臺灣總督府民政廳長官後藤新平的主政下,於西元1896年(民國前16年)8月,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而於西元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麓的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12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國民政府時期,於西元1951年(民國40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同年4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2月底順利完成。西元1974年(民國63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3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西元1977年(民國66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西元1908創建迄今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於1993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9月27日第一次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二周供民眾參觀。
看過園區內對於台北城市供水系統的介紹,這才發現,台北市公共供水系統從井水到自來水的篳路藍縷過程,事實上就是台北城走向台北市的現代都市化歷程。而「自來水」,水真的如其字面上所言,是自己來的嗎?在打開水龍頭的那一剎那,我們似乎真的以為水是不請自來,而忘記飲水思源的道理與水資源的可貴。這才是我們該深思的事情。
在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內,有一段登山步道,可經反沖洗砂水池抵達觀音山蓄水池。步道鋪敷完善,雖然登山口告示牌上警告山中內有蛇類活動。但是,卻無法阻擋遊人一窺究竟的好奇心。一行人在看完觀音山蓄水池繼續前行,發現一條岔路。右手邊的步道已被綠色膠網封閉,左手邊的路則尚可通行。此時,美國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的著名英詩「無人走過的路」(The Road Not Taken),在眾人腦中隆隆作響。顯然,眼前兩條蜿蜒小徑中,被封閉的步道是乏人問津的路。因此,我們一如詩人佛羅斯特所言,選擇那條封閉的步道。冀希能夠展開截然不同的人生。(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最後,我們在靠近水源快速道路旁的公館停車場到達步道的終點。(不過,依據我搜集的資料,似乎在寶藏巖附近另有一個登山口,這一次我沒有發現。期待下一次能夠找到這一條人煙稀少的登山步道。--- *延伸閱讀06)
藍家割包的圖片來源:dolphin4494的網路日誌、八大資訊平台
青蛙撞奶的圖片來源: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Julia & BenBen
自來水博物館圖片來源:台北來水事業處---自來水園區、台北的水上樂園-自來水園區、candyz0416的相片簿-自來水博物館人像外拍、巴洛克歐式風情建築【臺北市自來水博物館 】、原來,這就是人生... 、閱讀台北
延伸閱讀01:TAIWAN FUN MAGAZINE (2008.09.10)
延伸閱讀02:聯合新聞網(2008.09.09)
延伸閱讀03:CTIN台灣旅遊導覽(2008.09.09)
延伸閱讀04:台北來水事業處---自來水園區(2008.09.09)
延伸閱讀05:WORDS 無人走過的路—The Road Not Taken(2008.09.14)
延伸閱讀06:公館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及觀音山步道(虎空山)(2008.09.14)
一杯青蛙撞奶要多少錢?
回覆刪除高雄橋頭糖廠那邊的青草奶茶跟粉圓奶茶也蠻好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