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5

我對Windows Live Messenger轉型成為社交網絡的疑慮

我對Windows Live Messenger轉型成為社交網絡的疑慮

這篇文章係發想於電腦玩物 所發表的「[閒聊]我對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網路社群化的疑慮」這篇文章。因此,在文章標題上一併予以引用,於此合先敘明。在這邊主要是想討論「Windows Live Messenger9.0搶鮮版」朝向社群化邁進後,本文所產生的疑慮。至於Windows Live Messenger9.0搶鮮版的下載,請參閱文末的下載點。
 
 
個人電腦時代的霸主微軟,靠著Window與Office兩套軟體,橫掃業界,年年更新,年年大賣,造就比爾蓋茲(Bill Gate)這位世界首富。而在網路的世界中,微軟就顯得老態龍鍾,任由後起之秀Google逐漸取代其稱霸的地位。



在微軟永遠的總裁比爾蓋茲退休之後,大家都張大眼睛觀察它的下一步。在Web2.0的浪潮下,微軟急起直追,其中最明顯的產品,就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這一款軟體,應該可以算是微軟在網路世界的主力產品,其市占率在台灣地區高達77.1﹪。而微軟企圖以Windows Live Messenger扭轉其在Web2.0的劣勢,也就不足為奇。

而這一點,從MSN最近的幾次更新,可以窺見。尤其是在MSN更名為「Windows Live Messenger」之後,除了提供「Windows Live程式集」相關應用軟體與服務外,本次更新,更規劃即時整合不同社交網絡資訊(Flickr、LinkedIn Corp.、Pandora Media Inc.、Photobucket Inc.、Twitter、WordPress與Yelp Inc.等)於Windows Live平台上,以擴大MSN與微軟的影響力,希望發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另外,在「微軟勾勒Windows Live線上社交網絡新版圖」一文中,提出創新「社交功能導向的個人網頁」的概念,提供更新版個人資料、可顯示社交網絡最新動態的好友動向模組、照片分享、更大的檔案分享空間...等。並添加更多個人化功能,包括:隨時動態更新連絡人的好友動向。且為方便使用者快速整合不同社交網絡的連絡人名單,微軟同步推出「逗陣 MSN」,讓使用者輕鬆邀請Facebook或Hotmail好友加入Windows Live Messenger連絡人清單,共享即時溝通樂趣。 Windows Live讓網路生活更易於管理並能保持線上同步,所有服務都可與「Windows Live程式集」相互搭配使用。

簡言之,從最近幾次的改版與新增的功能觀察,可以發現,Windows Live Messenger已經跳脫過去單純的即時通訊軟體,進化至社群工具。開始由點向面的擴張。不論是朋友網絡、MSN的暱稱記錄與隨時動態更新使用者的好友動向,及他人分享空間的留言記錄..等,全部得以透過新增的社交工具,予以整合。

由上開說明可知,微軟似乎勾勒了一個美好的社交生活未來。可是,我想到的是,每位使用者真的已經由即時通訊的思維窠臼,進化到社交網絡工具的美好未來了嗎?有多少使用者真的知道微軟對於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未來規劃與定位。我想,大多數的使用者,在安裝MSN的過程中,應該是一路「下一步」到底吧!

不過,在這裡我想討論一個關於「資訊自決權」的問題。依據大法官釋字603號解釋理由書的看法,「資訊自決權」係根源於「隱私權」。旨在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之基本權利。而資訊自決權的內涵,則包含個人自主控制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保障人民決定是否揭露其個人資料、及在何種範圍內、於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人揭露之決定權,並保障人民對其個人資料之使用有知悉與控制權及資料記載錯誤之更正權。(請參閱「延伸閱讀02」)而謂的隱私權係指一個人獨處的權利。依通說的見解,隱私權是否受侵害,其判斷標準,在於「個人對於隱私權的合理期待」(reasonable exception of privacy)。

如果將上開對於隱私權是否遭受侵害的標準,置於Windows Live Messenger由私人即時通訊軟體轉型成為個人社交網絡工具的脈絡下予以觀察。本文以為,即時通訊的聯絡人名單,通常與Windows Live Messenger使用者間有較親密的關係。因此,使用者願意提供較詳盡的個人資料予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聯絡人。反之,社交網絡工具可能接觸者,除了使用者所認識或知悉者外,尚包括使用者所不認識的其他匿名瀏覽者(例如:Windows Live Messenger聯絡人的朋友,即「朋友的朋友」)。

因此,一般人對於即時通訊程式的隱私權合理期待,顯然高於社交網絡工具。申言之,一般人願意提供較多的個人資訊給予即時通訊之其他聯絡人,而不願意提供相同內容之資料予社群網絡中的其他成員。

隨著Windows Live Messenge由過去的即時通訊軟體,轉變成為社群間聯繫的工具。當初使用者預設以即時通訊為基礎所填寫的個人資料與相關資訊,在Windows Live Messenger轉型成為社群程式,幫助使用者拓展社交網絡的過程中,則上開資料就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而被不認識的第三人有意或無意的知悉或蒐集。這恐怕非每位使用者所樂見的事情。

另外,社群工具可以提供的動態資料,已經遠超過,Windows Live Messenger作為即時通訊程式之範疇,例如:「好友的最新動向」欄位,可以記錄Windows Live Messenger所有聯絡人的暱稱變更記錄。同時,也可以在Windows Live 「個人資料」中發現自己的暱稱變更紀錄,這二份Windows Live 暱稱變更記錄的預設模式,是採取「公開」為原則,「隱匿」為例外。因此,使用者所不認識的第三人(即朋友的朋友)亦得閱覽這份記錄。而在點選「朋友的朋友」檢索其個人資料,也可以發現其在他人分享空間中的完整留言記錄,比Google搜尋引擎還要精準。上開資料的公開,是否妥適,本文認為,不無疑問。

雖然Windows Live Messenger在轉型的過程中,提供一定的選項供使用者重新設定其個人資料的揭露程度、範圍。但是,簡陋的資訊公開選項、繁複不易理解的操作介面與以公開資訊為原則,保障個人隱私為例外的預設模式...等,到底有多少使用者瞭解其個人資訊隱私權在Windows Live Messenger改版中所暴露的風險。在Windows Live Messenger使用者的輕忽與微軟未善盡告知義務的情況下,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障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我無法期待微軟願意為了保障大多數Windows Live Messenger使用者的隱私權與資訊自決權而修改相關規定,或是教育使用者如何適應Windows Live Messenger成為社交網絡後,對於個人隱私權所帶來的衝擊。只能祈禱使用者在搶鮮、嚐鮮之餘,願意看一下這篇文章,留意自己的個人資訊保障,避免個人基本資料暴露在未知的網路空間風險中。請由http://home.live.com/Windows 登入自己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帳號,在個人頁面「首頁」中的右側,點選「選項」→「更多選項」,修改「使用權限」、「基本資料」與「通知」..等欄位的內容。選擇你所希望公開的個人資訊與相關的隱私權設定。另外,在「相片」到「SkyDrive」中,均可在「編輯使用權限」欄位,對特定資料夾進行各種隱私權設定。(請參閱「延伸閱讀01」與「延伸閱讀06」)

否則,再過不久,盛行於大陸的「人肉搜索」與網路暴力事件,將隨著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社群化腳步,對個人隱私與資訊自決權造成更大的傷害。
 
 
 

Windows Live Messenger9.0搶鮮版的下載點:http://download.live.com/messenger (2008.

12.25)

 
作者按: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9.0正式版中,微軟公司已經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較詳盡的說明與告知,忝為可喜。但是,雖然本文以為在細部的隱私權限設定上,仍有可供精進之處,惟於大方向上,仍屬正確。希望使用者能夠詳細閱讀相關權限說明,妥善設定,以免個人隱私資料外流。
 
 

延伸閱讀01:電腦玩物 [閒聊]我對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網路社群化的疑慮(2008.12.20)
延伸閱讀02:司法院 大法官釋字603號解釋 (2008.12.21)
延伸閱讀03: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IM普及率破九成 附加功能玩行銷(2008.
12.21)
延伸閱讀06:Not My Business MSN暱稱不要亂打,小心成為呈堂證供(2008.12.23)
延伸閱讀07:文匯報 「人肉搜索」是惡魔還是天使?(2008.12.23)
延伸閱讀08:新華網 資深媒體人胡展奮:“人肉搜索”我反對(2008.12.23)
延伸閱讀09:Windows Live Messenger 9.0 下載 Windows Live Messenger 9.0 (2008.12.25)作者按:這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 9.0的正式官方部落格。
延伸閱讀10:個人意見 奇摩拍賣揭露的人生 (2008.01.28)

1 則留言:

  1. 你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個人意見寫的「奇摩拍賣揭露的人生」http://mbpo.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12.html

    以前總覺得網路可以不露真面目與人交談,很安全,在網路暱稱中,誰也不知誰是誰,可以安心講真心話。現在,反而是在愈依賴網路的人愈不安全,在網路上花錢、存錢、寫私生活、交朋友,不爽就口無遮攔的到別人的部落格大駡等等。

    網路隱私愈來愈少了,有點感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