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4

另一個所羅門王的判決---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

姊姊守護者
作者: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
譯者:林淑娟
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故事的內容,類似於「所羅門王的判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價值判斷的選擇而已。誠如所羅門王的判決,所羅門王並無法判斷誰是嬰兒的真正生母,他只能決定依據子女的最佳利益,來選擇這個嬰兒應該由何人來撫育。即便此人並非嬰孩的真正生母,亦在所不問。


單從作者的敘事手法與情節鋪排,確實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彼此間相互關連,但是結局卻是出乎意料。堪稱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出場的每一個角色代表著一種立場,彼此間的立場,時而對立,時而妥協。每一條故事線都非常的明晰,但是,相互間的關係與糾葛,在仔細的推敲之下,卻又異常的複雜。如果你從局內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會覺得劇情跌宕多姿,峰迴路轉。而由局外人的角度切入,確有讓人對每一位角色個論點,與其所代表的利益,如何相互衝突,相互影響,相互推衍,產生高度的期待,頗有東坡居士「十面埋伏」讀書法的況味。讓不同的觀點與立場,在讀者的腦海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鬥爭,充滿思考的趣味性。

這是一本相當複雜的書,討論數個充滿爭議的問題,而且同時涉及親情面、醫學面、法律面、倫理面、道德面與科技面的衝突。每一個人物同時面臨數種面向的天人交戰。故事當中,你會發現,沒有人被當作壞人,大家只是本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演繹其背後所面臨的抉擇難題。每一種論點都有依據,也都有各自必須面對的困境與缺陷。

法官雖然是最後的仲裁者,但是,在處理如此艱難的案例(hard case)時,其實它早已跳脫純然的法律層面,進入經驗與價值取捨的面向。一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何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書本上的法律不能夠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真實世界的問題,必須仰賴法官在真實世界的經驗來處理。即便有縝密的邏輯,但是邏輯是永恆的形式,屬於方法論的層次,經驗與價值判斷才是法律彰顯其定紛止息的功能之所在。如果法官只是單純的採取文義解釋,進行法律適用。其實,電腦可以做的更好,法律系可以廢掉,學生不需要讀四年,每位識字的國民發給一本六法全書,就是一個雞犬相聞、怡然自得的大同社會。可惜,世上的紛爭、當事人間的利害衝突與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卻不是立法者於制訂法律時,所能全盤掌握,甚至未卜先知。有限的法律,解決多樣性的生活,本身就有其不足。

而在這個艱難的案例中,其實法律更凸顯出這樣的侷限性。法官在本案中,僅能考量該名身為當事人的「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也只得針對這個部分作成決定。至於其他重要關係人的生命法益、道德爭議、情感難題,不在本案判決的範圍之內。法官不能決定,也無能決定。

雖然,故事的最後,法官最後作成判決,但是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另一個所羅門王的判決而已。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因此而獲得解決。另外順帶一提的是,台灣法針對父母與子女間存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在舊法時代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但是,在2008年5月23日通過公布的民法親屬編修正,於第1086條第2項增訂法官得依聲請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制度。讓舊時代「親本位」的立法模式,得以跟上社會的脈動,走向「子女本位」的立法例,堪稱進步的立法,值得慶賀。

雖然書中的結局有點芭樂,我想任何人對於這本書的結局,都有自己的立場與定見。作者選擇了比較傳統的結局模式,或許有其商業考量。但是,如此複雜的問題,也或許根本無法有一個完美的結果。即便如此,對於內容我仍然予以推薦,它可以讓讀者享受另外一種閱讀的樂趣。




延伸閱讀:Fran私觀點 文學的、政治的、哲學的 我心裡一直在暗暗設想 / 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Jodi Picoult:姊姊的守護者 (2008.09.17)

5 則留言:

  1. 應該是我沒有錯...

    回覆刪除
  2. 既然這篇你寫到了身分法的...
    那麼您老人家信中說的林秀雄
    我回信後您老人家未回的
    可否請併為回覆?
    謝謝

    回覆刪除
  3.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消費券使用時間至明年9月30日,符合領取資格者,每人可領取新台幣3600元消費券。


    立法院院會上午處理「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由於民主進步黨團堅持應發放3800元現金,取代3600元消費券,院會處理前,由立法院長王金平召集朝野黨團協商未有共識。院會經表決後,通過行政院版本3600元消費券。


    另外,院會通過附帶決議,明年3月底前出生、具戶籍的國民都可領取3600元消費券。

    回覆刪除
  4. 現在的狀況有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