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公尺有多遠,大概是3公里左右的距離,200公尺的標準操場連跑15圈,400公尺的操場跑7圈半,營區操場跑8圈半左右,林口憲兵學校操場跑9圈半。看似很長,其實只要跑得完,花多久時間都值得。
「我為什麼開始跑3000公尺?」
最剛開始運動的時候,是有一次參加慘無人道的國家考試,連考三天,從早上09:00一直考到下午05:40。發現考到一半,我居然睡著了!這時候身體發出諸多的警訊,包括連續感冒,而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曾有好轉的跡象、體內的尿酸值偏高...等等。這時候,我才驚覺,身體在自己漠不關心的情況下,已經敗壞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任其惡化,我想再過不久,我就得為自己掛上英年早逝的輓聯。
運動,就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當時,我幾乎已經忘記,最近一次流汗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我有多久沒有出門運動,讓身體盡情的流汗了?這時候,連我自己都感到背脊發冷。我顯然忽視自己的健康很久很久了,我的身體時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醒我注意健康,但是我卻不曾正是這個問題,自認為身強體健,年輕前程似錦,有大好的時光可供把玩、蹉跎。
至於為什麼是跑步,而不是其他運動呢?籃球其實也是一項不錯的運動選項,可惜除了運球跟投籃之外,其他的動作都必須要有伙伴配合。但是,慢跑可以是一項孤獨的活動,不需要其他的人協助,完全沒有人員的限制,一個很跑可以很自在,兩個人跑可以很愉快,一大群人跑則可以互不干擾、相互激勵。而它的裝備簡單,一雙慢跑鞋,一雙起毛球的襪子與幾百年不曾披掛上陣的運動服。最重要的是它比較不受到氣候與場地的限制。只要有操場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這一項活動。(雖然可以選擇在任何場地進行慢跑,不過基於安全的理由,我覺的在操場進行這項活動,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這是一項無論晴雨,都可以進行的活動,豔陽下慢跑,暢快淋漓;雨中慢跑,汗水難分;強風下慢跑,則御虛凌空。各自有各自的樂趣與感受。因此,我開始慢跑。
剛剛開始跑,我事實上跑上2圈400公尺,就開始喘氣,覺得很勉強。漸漸的我掌握到要領,加強到5圈1000公尺的距離,等到10圈2000公尺,那已經是我努力半年後的成績。這一段時間,體重開始下降,不過並不明顯。而我跑步的目的也不在於此,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身體健康而跑。
10圈2000公尺的距離,每週一次,我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曾改變。一直到當兵前的半年,為了提前適應軍旅生活,因此開始嘗試15圈3000公尺的距離。第一次試跑,回家之後,累到不行,覺得兩條腿不再是屬於自己的。就這樣堅持了半年,我開始比較適應3000公尺的距離,不過離真正在17分鐘內完成這樣的標準,事實上還離得很遠很遠。
後來下部隊在裝甲憲兵營的磨練之下,體能有了長足的進步。3000公尺算是基本款,而單槓與仰臥起坐則是必備的小菜。日日練習、早晚兩次,再差的體能,也可以鍛鍊成為健康的體魄。就這樣,接近一年的時間,我感受到自己的體能確實向上提升。
退伍之後,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操場上,在紅色的PU跑道中,一圈又一圈地奔馳而過。這才驚覺,相較於入伍前來說,體能真的變好了。最重要的是感冒的次數變少。還記得在健保紙卡的年代,我曾經在一年內,因為感冒的次數太多,而用到F卡。但是,退伍之後,可能是有持續運動的關係,一年來感冒只看過3次醫生。這樣的改變,讓我不得不承認,3000公尺跑步的好處。因此,持續到現在,至少一週一次至兩次的運動量。
每一次的3000公尺慢跑,事實上是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腳步沈重,是昨天太晚睡的關係、最近飲食沒有節制,呼吸節奏太急促,步伐長度太凌亂...等等。可以發現自己身體的缺點,進而注意應該要控制的項目。而在一步一步向前邁進的過程中,我可以全心全意地觀察自己的呼吸,調整自己的腳步。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律動與節奏。讓大腦放空,只是簡單的提起腳步向前。尤其是在最後的2圈,我通常會盡全力衝刺。跑完之後,通常會有1分鐘到2分鐘的窒息瞬間,大腦一片空白。腦部可以得到短暫,但是完全的休息,那是一種美妙的體驗,一種完全放鬆,一塵不起、一慮不想的感受,和一切放下的鬆弛感。
朋友,你有多沒有流汗了?你有多久沒有走出室內,接近室外的新鮮空氣與美好環境?到戶外走走、運動一下,重新感受汗水淋漓的暢快與運動後的放鬆吧!
我剛開始跑步時記得也只有兩三圈
回覆刪除但我想說來個20圈好了
就強迫自己跑了
一有這種想法 20圈也就跑完了
並沒有說隔了幾天幾個月才完成
就是一打算這麼做
強迫自己一下馬上就完成了
所以
我想
運動是如此
人生也是
你在跑步上可以做到的
其他地方也都可以完成
所以請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