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表演工作坊「如影隨行」

表演工作坊如影隨形

表演工作坊 在2007年與2008年間的跨年場「如影隨行」,事實上它是一個臨時插進來的行程。讓我改變家中跨年計畫的始作俑者就是慫恿我去看第一場表演的人。不過既然買了票,就得甘願些。


坦白說,表演工作坊的「如影隨行」,我無法瞭解它故事背後所想要表達的意念或是思想。精確的說,應該說它的故事內容,我看懂了。但是,這齣戲背後想要傳達的東西,我卻沒看出來。 看完之後,有一股「上不去」的抑鬱感。我一直在想,這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導演與演員試圖在這場演出當中希望傳給大家的一種想法。       

作為亞洲最有創意的劇團,賴聲川展現了劇場的另外一種形式與可能性。向觀眾直接傳達一種「上不去」的感覺。而他所採取的方法就是而它的方法就是讓欣賞的人在了解與不甚了解之間徘徊,進而產生模糊、困惑。
 
而「困惑」這樣的觀賞經驗與感受,對我而言,無疑地是一種最糟糕的情況 。因為它僅達到隔靴搔癢的娛樂效果而已,欠缺讓人可以思考背後本質的東西。或許,它背後根本沒有多餘的東西可供探尋;也或許是我錯過了什麼;抑或是我的悟性太低。無論如何,它讓我感到有些困擾,有一種卡住而又出不來的感覺。
 
我個人的猜測,這部戲想要表達一個概念。生死離別對於生者與逝者的影響。大家對於死亡的概念存在著天堂與地獄的二分模式。但是,如果卡住了怎麼辦?死者停留於人間,生人與死者併立、想像與現實相融...,死者該如何脫困,生人又該如何自處? 另外,眾人在面對現代社會中,面臨親人驟逝的傷痛與說不出口的愛,卻對彼此間的信賴造成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與磨損。每個人都用自以為是的方法愛人,這樣的愛,真的可以被稱為是愛嗎?這樣的愛其實是一種負擔,是自己的負擔,更對別人造成負擔。

如果這部戲沒有我想像當中的複雜,誠如與坐我隔壁的同學所言,就是單純享受看戲的感覺,如此而已。那我就應該算是真的想太多、看戲不認真。



6 則留言:

  1. 陳勇志講的那個部分,我不完全認同。看戲除了他所謂的享受以外,我認為還有更多更深的東西可以學習。如果除了享受以外別無他求,就失去了戲劇很深度的那一個層面。在你感受到寫的很好的楊麗花那篇,我真正想要回應的不多的理由,是我認為你沒有寫到比較深度的意涵,不只是戲本身想要傳達的內涵、還有戲劇技術或看戲精神的內涵。反而是你這篇,雖然也寫的不算太多,也寫出你的困擾,但應該算是比較好的文章。
    你想一件事就好:如果有深入的思考,怎麼可能沒有困擾?但人生就是因為遇到了思考上的困擾,才所以造就了我們現在的人生觀與想法。

    回覆刪除
  2. 多數に追隨すれば必ず自分を見失う。孤獨を恐れず、したいことを續けるしかない。——安籐忠雄

    回覆刪除
  3. 人間の優劣は、他者との比較で決めるものではなく、自分自身の中で決定されるもの。 伊東浩司

    回覆刪除
  4. 頑張ってください (tomorrow)

    回覆刪除
  5. 你翻譯安藤忠雄那段譯文怎麼刪了?

    回覆刪除
  6. 我突然想到城東北七應該改成城東北棲這樣比較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