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

把紅磚道還給行人 把路權還給單車 ( 單車有路權 才能優游台北 )

把紅磚道還給行人 把路權還給單車03














隨著油價高漲,台北市鼓勵民眾節能減碳的政策, 紛紛出現。其中,脫胎自法國巴黎「城市單車」的台北市「公共腳踏車租借」計畫,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單車的使用,對於環保的功效與地球永續發展而言,無論是對於能源的消耗、空氣的污染與噪音廢氣的產出,均有其正面意義。而其作法上,是在既有的道路強行畫出單車專用道,供單車使用,在美國甚至出現單車專用的交通號誌。為單車騎士提供安全騎乘環境。

相較於先進國家的作法而言,台北市政府的作法就顯的有待加強。首先,除了在台北市外圍設有河濱自行車專用道外,自行車在台北市區內的路權問題,才是應該真正被關心的議題。其次,近期台北市政府在部分幹道路口,縮減行人穿越道的寬度,增加自行車道,惟實施以來行人與自行車混走的情形嚴重。最後,原本該專屬於行人通行的人行道,在單車欠缺明確路權的情況下,淪為單車最安全的騎乘場域。使得居於路權弱勢的行人,現在必須同時面對人行道上,機車亂竄與單車爭道的窘境,嚴重損及行人的權益。不但,對單車族的騎車環境造成危險,也對行人的身體安全形成威脅,更造成行人與單車族間的衝突。


從台北市政府上面的作法觀之,似乎是以剝奪行人路權的方式,來滿足單車騎士的需求,而這樣的政策能否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讓人有些懷疑。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縮減汽機車的用路權,以滿足單車騎士的路權需求,方有助於節能減碳政策的推動。保障行人與單車族的交通環境,達到環保的目的。


另外,根據警政署規劃的單車道,是採取「隱形路權」的概念。即限制單車在行經慢車道時,必須在停車格或邊線旁一公尺內騎乘,而不會另外畫出單車道。惟本文以為,正本清源之道,就是為單車規劃完善的路權與專屬的交通標誌,並提供友善的騎車環境,以建構捷運網絡與綠色節能為主的交通運輸設施。如此方可鼓勵大家響應騎馳單車,悠遊台北的訴求。



承蒙編輯大哥與小姐的錯愛,在報版略佔篇幅。但是,照例被改了一下,文責自負。不過,我得說報社的標題,下的比我好很多「單車有路權 才能優游台北」。顯然,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7 則留言:

  1. 建議:把社論那篇貼過來意見欄以供比對

    回覆刪除
  2. 我有到中時網站找不到ㄟ

    回覆刪除
  3. 不用了啦,反正連上網就可以看的到!

    回覆刪除
  4.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71800158,00.html

    回覆刪除
  5. 你的文章寫的真好!

    幫你貼到推推王去 ^^

    回覆刪除
  6. 部落格格主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他之前的個人網站因為被推推王推薦人氣暴增,憤而關站,才又移轉到這邊。所以如果推薦他的文章會造成他個人很大的困擾。昨天他的瀏覽人數已經暴增至少20-30倍以上,讓他很為難。所以可否請移除推薦?或是以後不要再推薦?謝謝。

    回覆刪除
  7. 昨天的高雄有一場為小摺致敬的活動,聚集了五千多個自行車客。你或許可以察看一下這個活動相關的資料,或許對你補充這篇文章類似的想法會多出靈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