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4

對手機的另一種想像,寫在GPHONE上市之前

緣起

2007年年底左右,我的一位朋友問我,要不要購買3G系統的手機,我當下的反應只是草草的回了一句暫時不需要。當時,我思考的問題點是從整個行動服務產業面出發,範圍太廣,拿出來講,徒惹殺雞焉用牛刀之譏,所以沒說出心中的想法。


對現有3G服務的評析

而我的完整思考脈絡是,3G服務早已推出一段時間,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手機電信服務業者,仍以3G作為主要的獲利模式,而拿張3G執照,也只是為了提早多一張入場券而已。


當然,這也是制度問題,讓現有的2G業者同時握有提供3G服務的許可,而不是讓2G與3G執照分屬不同業者,進行捉對廝殺,以強迫原有的2G業者提升服務品質,或是鼓勵3G業者尋找殺手級的應用,以創新的方式來尋找新的獲利模式,同時也導致2G業者提供3G服務的意願不高。畢竟,主要的營收都集中在2G,既然2G能賺錢,誰還想燒錢投資不知道未來的3G服務呢?


而惟一能夠做到搶市場大餅的業者,也就只剩下手中僅握有3G執照的威寶電信。可惜人單勢孤,難成氣候。而如此也白白浪費國家開放3G服務,以特許的方式提供公共稀有財之目的。2G業者花大錢卻沒有積極的發展3G服務,導致3G的基礎建設與服務內容乏善可陳,讓本屬稀有性公共財的通信頻道,無法獲得充分的利用,導致國家、業者與個人三方均輸的局面,這是整個制度面的問題。而真正該負最大責任者,該是負責制訂我國電信政策的NCC,可惜目前它已經呈現停擺的狀態。


手機的發展,隨著人類的需要而日趨多元,從原本簡簡單單的接、打電話,到現在聽音樂、玩自拍,之後的發展,更是讓人期待。而當GPHONE投入市場時,手機的未來走向,讓人期待。


軟體面的觀察:數位匯流

三國演義開卷語「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樣的想法,也可以套用在數位通信產業上面。當黑苺機與智慧型手機紛紛現身的時候,就宣告著這樣的想法日趨於成熟。


中華電信提供的MOD服務,以電腦來收看電視節目;而傳統電視節目內容的服務提供者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則以電視傳輸線提供網路寬頻服務。打破二者間的產業疆界,使二者的界線不再明顯,日趨模糊。


用手機上網、看電影、聽音樂、收發電子郵件、聊MSN、瀏覽網頁、搜尋資料、撥接電話、傳簡訊、玩自拍、玩視訊...,所有可以在電腦網路上面進行的活動,在手機當中,一樣可以提供。相所有必須透過螢幕提供的服務,整合到手機上。


當所有的資訊流可以相互流通於不同的載體時,手機就便是是一個小小的平台、行動的媒介。得以建立全面性通訊與個人服務整合方案,以單一帳號管理所有的網路身份,更即時、更行動的進行通訊、娛樂與生活。


硬體面的想像:對於GPHONE的期待

當手機可以跟白牌電腦(也就是台灣俗稱的「光華牌電腦」或是「組裝電腦」)一樣時,將來的手機品牌NOKIA、MOTO、BENQ、LG...等業者,將會變成當今電腦業裡面的聯想、HP、ACER、ASUS...等品牌電腦。


消費者可以依照個人的喜好,購買品牌電腦,或是自行依據個人需要組裝手機硬體,安裝手機OS(例如:NOKIA的Symbian系統、WINDOW的WinCE系統、甚至是由Google所提倡的Android系統...),選用幾項慣用的程式套件(類似FireFOX的Xpi插件,或是現在常見的widget小工具),一隻客製化、合乎個人需要的手機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這樣的OS、小工具(或是插件),可以透過開放程式碼的方式,由公眾提供、修改,或是以競賽的方式,鼓勵使用者或團隊,進行來研發。如此不但有助於促進OS的使用、提供免費的廣告、提高使用者的興趣,當然最終的目的在於使用上的方便性與使用率,既合乎資本主義鼓勵創新的精神,不失為鼓勵研發的典範。(日前,Google就是透過此一方式,舉辦Google 小工具設計甄選


以另一種創新的模式,突破既有的紅海格局,創造出一個新的藍海,是我對GPHONE的期望,不過如此高的期望對於一隻小小的手機來說,應該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也是我對GOOGLE這間Don't do evil公司的小小期待。


結語

如果上面的想像成真,則台灣的手機代工業將有一個新的立足點與切入點,因為當廠商有能力可以制訂規格,就有權力可以制訂價格。而電信公司、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與節目內容提供商間的疆界,將徹底的被打破,如何朝向利潤最豐厚的的內容提供商移動,將是電信通訊與傳播產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不過上面這些推測,必須建立在以下的三個假設上面。第一、就是消費者對於使用手機上網的接受度;第二、就是電信基礎建設的投資;第三、手機零組件的模組化。


針對第一點,最大的問題在於手機先天的限制,手機螢幕的大小永遠不可能與電腦螢幕一樣。另外,手機的介面如何讓使用者可以無痛學習,這都佔有關鍵的地位。而第二點的問題重心,就在於無線上網的基礎設施能否到位,不論是熱點的數量、傳輸速度、使用便利性與費率...等,都將左右消費者的使用意願。第三點,在我看來問題不大,目前大廠牌的手機業者,均採取代工模式,則模組化、規格化,只是遲早的問題。


因此,手機的未來是否如本文所想像的如此樂觀,也未必盡然,還有許多必須努力之處與需要克服的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