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9

聯合國廢繁體字 僑界中文教育「視繁寫簡」

這是在2006年3月寫的一篇舊文,後來證實這件事情只不過是以訛傳訛,空穴來風之事。不過,其中的某些論點,仍有可採之處,所以重新發文於此。

記者匡世音、韓子桓/洛杉磯報導
雖然在海外推廣中文教育,台灣可說是不遺餘力,但是日前中國媒體披露從2008年起聯合國文件將只採用簡體中文,讓部分學者擔心,可能壓縮繁體中文的教育空間。
目前使用繁體字的人口大約有3000多萬,簡體則佔13億,由於繁體中文和傳統文化聯繫深刻,因此聯合國的決定會不會造成繁體中文教育的空間被壓縮,一般看法都認為不可能。
台北駐洛杉磯經文處文化組長張水金指出,「語文教育政策,美國是非常尊重各族裔的,多元主義的文化,非常尊重各族裔的現實狀況。以南加地區來講,中文還是以傳統的正體中文字為主,從教育來講,應該跟傳統文化接軌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提倡簡體字,將來會跟傳統文化斷層。」
來自台灣的洛杉磯中文教育人士也認為,繁體字淵源深,不可能消失。簡、繁字體則各有好處,就文化傳承和容易辨認來看,繁體字有絕大優點,但是簡體字容易寫,使用人口多也是事實,因此在教育上,將以「視繁寫簡」為目的。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楊賢怡指出,「我們文化語言的傳承教授要具有包容性,多元,簡體字比較實用,繁體字將來在研究做學問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教育界來說,教授簡體還是繁體中文,考慮重點並不是政治紛爭,只是越來越多的大陸家長移民到美國後,對傳授中文產生的衝擊效應,可能將考驗教育界的教學是否實用。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2006/03/29/334-1922753.htm(2006.03.30)

或許大多數生活居住在台灣的人們,看到這則消息,會一面倒的捍衛繁體中文(或者是所謂的「正體中文」)。可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來看,無疑的十三億人所使用的文字,遠比三千萬人(台灣、香港與少數北美僑校)所使用的文字具有市場。無關乎文化含量,而僅僅係商業考量。

美式英文之所以比英式英文強勢,主因是人們可以從中攫取大量的知識,舉凡科學、醫學、娛樂、人文及社會科學、外交與文化....,它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懂它的人,將位居發言人之地位,而享有更大的力量,攫取更大的利益。從這個面向上來看,它的文字含金量,是人們願意去學習的動力,也是它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原因。

因此,一昧的站在捍衛文化傳統,提倡文字結構之美的觀點,並無法說服人。畢竟,在文字的市場中,有使用才會有生命,大量的人使用,會使其生氣勃勃;而少數人使用,將無法發揮其影響力。如無人使用,則文字也將走入墳墓。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文字的使用」,在於如何使別人願意學習繁體中文(或正體中文),而非一昧的抹黑簡體中文。畢竟,抹黑對手,卻又提不出有力的論述與作法,並無法博得眾人的認同。

因此,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提出一套有效的作法,向多數有興趣學習中文的人介紹二者間的區別,說明、推廣自己的市場利基,並詳加闡述。如果你的產品比別人好,又怎麼會害怕競爭、比較呢?

所以,如何行銷、包裝,提出誘人的動機,就是一件重要的事。與其在內部為了繁簡之爭,而互相傾軋,不如多花點時間,研究該如何提升繁體中文(或正體中文)的含金量。例如:針對國外各大學的中文系或東亞所,提供遊學獎勵;或者是提供視簡寫繁的配套課程;甚至是投注心力在中文學習的教材編纂之上..等等,均不失為良策。

絕對不是在各大網站、論壇上大打口水戰。因為這樣的作法,對於繁體中文(正體中文)的保存工作而言,毫無意義。同時,更顯得昧於現實,欠缺應有的氣度,使原本的中華文化詮釋主體權的君子之爭,流於潑婦罵街,除了給外人看笑話之外,對於問題的釐清,我並不覺得有任何的實質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