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商周企劃的一台兩世,標題名稱「水蜜桃阿嬤」。(有興趣閱讀的人,請點選它吧!)
在拜讀之後,有一點小小的失落。
雖然它的精神沒有變,仍然是關懷台灣,關心這塊土地。
可惜在報導的內容、深度與意涵上面,明顯的失焦了。
雖然報導的是「自殺問題」,可惜它把報導的重點放在未亡人的身上。
雖然,把小孩留給父母,自己跑去自殺,是一樁極不負責的行徑。可是,每個人是為自己而活,既不為親人,亦不為子女,更不為其他人而活。所以,報導自殺問題,應該把問題的焦點置於自殺人本身的因素,而不是在探討死後對於生者的影響。應該探討是何種因素導致自殺率增加,自殺者在走向死亡幽谷時有何跡象,有何預防之道,並點出目前預防自殺問題的盲點為何...。
把問題關注在小孩由誰照顧,阿嬤得怎樣種水蜜桃,換取金錢讓小豹與其他孩子下山讀書,失恃失怙的衝擊對小豹的影響為何,...這些東西,在我看來,對於自殺問題皆屬次要。試想:一個人只想到如何了結自己的生命,又怎麼會有時間去想到其他人,或是其他事情呢?如果他想的到,他會想,他會去自殺嗎?顯然是不會。就是因為不會想,沒想這麼遠,所以才會走向絕路,不是嗎?
所以,整個關心的焦點發生了很大的問題,又怎能期待其他讀者會產生共鳴呢?就自殺問題來說,我覺得這是一篇失敗的報導。錯在選錯了主角,選錯了取材方向,從此一去不返的走向離題的道路。
即便如此,我並不認為自殺問題在台灣不重要,它很重要,只是商周的報導手法,無法讓人感受到它的重要性而已。我仍然期待明年商周的一台兩世,不過在此之前,商周必須加加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