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8

從旺中案、收購壹傳媒及陳為廷事件,思索傳統媒體的話語權旁落



無疑地,今年下半年的台灣社會,非常精采,而精采的焦點正是在媒體。從旺中案、收購壹傳媒及陳為廷事件,讓人見識到台灣民主開放後,所累積出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能力與新傳播工具的散布威力。也讓人了解傳統媒體的話語權旁落。


傳統媒體的話語權旁落,除了媒體失職之外,也反映出傳統媒體的缺失與不足。當大家的facebook都被收購壹傳媒新聞洗版時,當天台灣的中時與聯合頭版卻是全球人壽標下國華人壽,主要的電視台幾乎無人討論背後引發的效應。傳統媒體的失職與不作為,讓它逐漸地喪失公信力,也喪失影響力,最終會失去廣告主與閱聽者的支持。這件事情也許不會馬上發生,但是,隨著單純僅閱讀傳統媒體者的逐漸凋零,這樣的結果遲早會發生。

在一網三螢的趨勢下,因應新載具的出現,媒體必須要有新的想像與作為,其中分眾閱讀與虛實並進,絕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QR碼(Quick Response) 等新技術的運用,及新聞播製技術的簡化與播製工具的普及,媒體的界線不再僅單純的劃分為報紙媒體、電視媒體,兩者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虛擬與實體之區分,也失去了它的意義,而必須回歸媒體的本質重新觀察。


媒體,就是傳播資訊的載體、媒介工具,透過媒體的中介放大功能,讓眾人注意、發現重要的訊息與資訊,而公信力是它發揮影響力的指標,如果沒有公信力,自然不可能有影響力,並獲得閱聽者與廣告主的支持,進而產生獲利。

在新媒體加入的情況下,傳統媒體除了要開發新的載體之外,更應該轉型成為販售內容、觀點及資料整理,而不是網路或是新媒體的追隨者。在週刊沒有比報紙快,報紙沒有比電視快,電視不可能比網路快的鐵則下,如何篩選新聞,決定觀點、態度,販售對讀者有用的內容,即成為重點。

麥克魯漢曾經說過:「印刷文字已死,實則不然,死去的是由郵件運送的文字。對於編輯或讀者而言,重要的是資訊,而不是傳播方式。」當紐約時報推出metered-model paywall、彭博社推出收費機制時,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則提出另外一種未來媒體的想像空間,即開放式新聞(open journalism),並以非常有趣的三隻小豬廣告,闡述其運用虛實併進,開放媒體內容,增進讀者參與,提高對社會產生影響力的過程。至於以新聞部落格起家的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提供了另外一個單憑新聞網站即可獲利的媒體經營模式。

現在的台灣社會,資訊公開透明,消息來源多元,老三台、兩大報的時代早已結束,沒有一個媒體可以壟斷所有的新聞。當新的傳播方式興起之後,傳統媒體如果沒辦法跟上讀者的腳步,勢必會被讀者與廣告主淘汰,而被新興的媒體取代。




延伸閱讀01:I DONT WANT WANT (2012.12.05)編按:一個關於旺中案與媒體反壟斷活動的PREZI懶人包(播放速度4secs速度可能比較容易閱讀,要看清楚內容請選擇10secs)
延伸閱讀02:The Guardian  open journalism(2012.12.06)
延伸閱讀03:URMBN TIMES 捍衛開放式新聞(2012.12.08)
延伸閱讀04:廣告門 英國衛報「假戲真做」: 三隻小猪的深度追踪 (2012.12.08)
延伸閱讀05:迅騰新聞《赫芬頓郵報》是如何做到的?(2012.12.08)
延伸閱讀06:美麗島電子報 民進黨不該介入「反旺中」(2012.12.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