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5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前朝夢憶
這本書算是我看過史景遷的第四本著作。史氏不愧是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者,透過他耙梳整理史料,讓我對晚明的江南一帶的士紳階級的輪廓,有了概略的認識。

所謂的士紳階級,是介在鄉村與城市的讀書人。這個階級雖然居住在繁榮的城市中,但是他們所仰賴的卻是在鄉村的土地生產。因此,他們通常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在鄉村靠的是親族的血緣網絡,在城市仰賴的就是科舉功名所形成的學閥網絡。因為他們同時具有城市與鄉村的雙重身分,所以可以成為社會上意見的領袖,而為地方官員亟欲拉攏的對象,自成一個階級,而有自己的行為準則與規範。

這樣的階級,自然以讀書考取科舉為職志,以維繫家族的繁榮與昌盛。而家族為了栽培子弟取得功名,自然不會讓他們回到鄉下種田,而是留在城裡面的私塾讀書,準備科考。

由於衣食無缺,這些士紳階級的子弟們自然可以充分的享受都市生活,同時透過鄉村帶來的資本,促進都市商業活動,使得都市更加的進步繁榮。

士紳階級的形成,使得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開始模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岱作為晚明江南紹杭地區士紳階級的一員,在史景遷的筆下,他有著充滿多姿多采的城市生活,孌童、美婢、華服、玉食、彩燈、古玩、鬥犬、鬥蛐蛐、品茗、戲曲與建築園林…等等生活細節,讓人見識到晚明士紳階級生活的富庶與奢靡無度,與今日相較,不遑多讓。

而這樣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階級結構,在面對晚明過渡到清初的社會動盪,立刻凸顯出它問題的所在。士紳階級與政權統治者間的關係過於密切,無法切割。當政權興衰之際,士紳階級也就隨之衰頹,原本堅實的社會結構,重新洗牌,無法適應變遷的士紳階級,面對家族榮耀的褪色,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與南明王朝一同畫下休止符。而留下來的士紳階級,或努力的融入清朝的統治,或成為山野遺民。張岱周遭的士紳階級,有選擇王國維式的死亡,有選擇參加清朝科舉入朝為官,而張岱選擇成為遺民。

張岱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的西湖美景與閒情自適,也隨著明朝的覆滅,清兵南侵的烽火,蕩然無存,只能在記憶中尋找。他在「西湖尋夢」一書的序文中提到:我的夢與李白不同。李白夢神女, 夢所未見,其夢也幻;而我的西湖之夢,夢所故有,其夢也真。但是我的夢中的西湖景色,說出來卻總是「夢中說夢」,西湖的過往美景,只能在自己的夢中尋覓、在自己的記憶中翻騰。此語一出,又是何等的苦澀。

另外是史景遷對於士紳階級考試制度的描寫與感想,讓我這個屢試屢敗的國家考試落第生,心有戚戚焉。其中幾個幾則段落,讀到之後,對於張岱所言,或啞然失笑,或心生同仇之情,或默然沉思。茲摘錄兩則如下:

一、「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崇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而矣。」

二、張岱在「石匱書後集」的評論,時常感情澎湃,且發個人的經驗---這不僅僅出現在西元1640年代、1650年代兵禍連天期間有關殉國者和抵抗者的列傳,同樣亦可見諸「文苑列傳」。在「文苑列傳」裡,張岱呼應了他在「夜航船」的想法,指出當世許多知名文人,只是「藝林淵藪」,「為文不靈」,與「經笥書廚」無異,遠非作家,因為他們皆「食生不化,亦未見其長」。張岱嘲諷,有明一代,秀異文人皆科甲出身;為求平衡,張岱說他寧可把至少一半的篇幅留給「寒士」,以永遠昭示文章「非資格科名者所能限量者也」。

雖然史景遷的書每次都讓人覺得親切可讀,不過這一本書,論及人物過多,且多涉家中瑣事、族中細語,可供使用的資料有限,重複之處頗多。另外,有幾處讀來,有不知所云之感。因此,我的評價沒有「追尋現代中國」與「天安門」四本來的高。




延伸閱讀:隔與不隔——談史景遷新作《前朝夢憶》(2010.03.08.)這一篇文章對於史景遷的這本書,在取材部分有很嚴肅批評,不過既然是取材,每個人的觀點喜好與觀點不同,或許流於人云亦云,失之客觀。但是,對於內容的考據部分,我則是非常贊同該文作者的看法,史氏這本書真的禁不起學術倫理的檢視。

8 則留言:

  1. 雖然你說評價沒那麼高?
    但是因心有戚戚焉之故
    你最喜歡的還是這本吧?

    回覆刪除
  2. 這一本還好,只能說有共鳴,但是離好,還很遠。

    回覆刪除
  3. 不是指好不好?
    是指你喜不喜歡?
    我發現你拿那本書當罵人的教材時
    整個人都眉開眼笑起來了!

    回覆刪除
  4. 那段文字,對屢試不第的我而言,有很深刻的體會,越看越覺得有趣,也越覺得無力,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宿命,在一次又一次的落榜中,自嘲自諷,苦中作樂,自得其樂。
    這樣的樂趣,大概只有在考海中的人會懂,其他人很難體會箇中滋味,所以與你分享。

    回覆刪除
  5. 他也有可能是你終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字吧?

    回覆刪除
  6. 很有可能,在考海中的人,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逃出生天。
    張岱因為明亡,終身不試,我呢?還是乖乖的繼續考試吧!
    人生就在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中度過,可能是國考,也可能是其他的考驗,誰知道呢?

    回覆刪除
  7.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