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唐代 王維 相思
壹、作法
一、紅豆掏洗乾淨後備用 。
二、紅豆與水的比例為1:3,即1杯紅豆對3杯水。(在此之量杯單位為大同電鍋所提供之量杯)
三、將步驟二的紅豆浸泡9小時。(室溫27度左右,如果氣溫炎熱或寒冷,請自行斟酌增減之)
網路上另有不需長時間浸泡紅豆的烹煮方法,請參照下列「延伸閱讀04」~「延伸閱讀07」的說明。當然,它的烹煮時間與加水的比例、作法,與本文均會有所出入,請有興趣者自行參照。
四、將浸泡9小時候的紅豆水倒掉,依據原比例重新加水於內鍋中(即3杯水)。之後,直接置於大同電鍋中,外鍋加水與內鍋相同,均為3杯。
五、按下大同電鍋開關,靜候40分鐘左右,開關跳起,保溫5~10分鐘後,即可食用。
(一)至於加糖的時機,須待大同電鍋開關跳起後。請勿在大同電鍋跳起之前加糖。因為在煮開之前加糖,可能造成紅豆湯煮不開的情況。
(二)如果希望,能夠讓湯汁與紅豆充分結合,本文建議,於加糖後,另外在外鍋與內鍋中各加一杯水,再次按下大同電鍋開關,待開關跳起後,再行食用。
貳、經驗檢討
在食用過後,可以感覺出來,電鍋煮出來的紅豆湯,賣相較佳,每粒紅豆均可保持較完整的樣貌呈現。在湯汁部分,也較為清澈而不混濁。
而在口感方面,相較於傳統方式烹煮的紅豆湯而言,電鍋所煮食的紅豆湯,雖然沒有綿密的滋味,但是卻有入口時粒粒分明,咀嚼時鬆軟有勁,別有風情。
至於內鍋紅豆與水的比例1:3部分,如果較喜歡喝紅豆湯者,可能需變更此部份的比例為1:4或1:6較妥適。至於外鍋部分的杯水量是否一併予以調整,則留待下次實驗後才能分曉。
參、功效
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肆、主治
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根據「神農本草經」中的『米、谷 中品篇』記載,紅豆被中醫稱為「赤小豆」,主要的功能在下水(行水),排癰腫膿血(解毒消腫)。
另外,在「本草綱目」中,關於赤小豆的記載更為詳盡,認為其主要療效在於利水消種,解毒排膿。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甚具療效。
簡單的說,在中醫學理上,認為紅豆對於腎臟、心臟、腳氣病等形成的水腫具有改善的效果。而依據現代的觀點而言,主要是因為紅豆含有「皂角化合物」的成分。除了可以利尿、預防便秘外,還具有解毒、催吐等作用。而在紅豆種皮部分,具有較多的「皂角化合物」(皂鹼,Saponin)。因此,在烹煮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去皮,而在飲用的時候,需連皮同食。
依據營養學分析,紅豆的成份中,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菸酸(維生素B3)、醣類,維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豐富的維生素B1,除能防止疲勞物質沈澱於肌肉中與預防腳氣病外,亦可使醣分更容易分解燃燒。所以,紅豆也具有預防肥胖的效果。
另外,紅豆富有鐵質,對於補血具有相當之療效。因此,不論是針對懷孕婦女產後缺乳之改善,或一般女性經期不適之症狀紓解,紅豆湯均可發揮調經通乳的作用。如果是欠缺B12所導致的貧血,則飲用紅豆湯的功效就極為有限。
惟須注意者,紅豆本身的熱量與米飯相當。因此,盡量不要與湯圓、粉圓等甜食共同食用,以免熱量過高。如添加適量紅糖,則具有暖身之功效。
但紅豆在消化過程中,其豆類纖維易在腸道發生產氣現象。故胃腸功能較差者,食用時則須慎防脹氣的不適感。可酌量添加食鹽以資解決,既有助於排氣,亦可降低甜膩感。
延伸閱讀01:神農本草經 (2009.05.19.)
延伸閱讀02:本草綱目 赤小豆(2009.05.19.)
延伸閱讀03:醫砭 沈藥子 常用中藥(625味)赤小豆(2009.05.19.)
延伸閱讀04:加州兩隻貓 懶人電鍋紅豆湯(2009.05.17.)
延伸閱讀05:BlueCat is sleepy 紅豆湯的作法(2009.05.17.)
延伸閱讀06:alible-食物營養成分 紅豆湯煮法-老祖母的智慧 (2009.05.17.)
延伸閱讀07:人真正珍惜的是未得到的,而不是所擁有的如何煮出好吃的紅豆湯? (2009.05.17.)
延伸閱讀08:天使降臨的詩篇 中醫記載食材療效(2009.05.17.)
原來紅豆好處這麼多
回覆刪除謝謝詳細介紹~